李悠然这回没再拒绝,笑呵呵应下了。再次巧遇府里有两位小姐同时外出,场面自然比昨晚还要隆重一些。李悠然夹坐在李嫣然和古灵中间,听着她们叽叽喳喳说着一路上的见闻。孙道长则悠哉的独自坐在对面,手持茶杯,一边品茶,一边翻看道经。马路颠簸,他手中的茶杯却端的极稳,连斟带饮,竟滴水不漏。李嫣然昨日便已经惊叹过了,想着让李悠然也见识一下,悄悄在袖子下面捏了捏李悠然的手。李悠然哭笑不得,配合着露出惊叹的表情。然后头顶一凉,看见孙道长的目光淡淡地扫了过来。被人逮了个正着…李悠然转过头,装出一副欣赏马车外风景的无辜样子。到了千鹤观,下了马车,李悠然这才发现孙从安竟然早已等候在了石阶上。他怎么也来了!孙从安依旧是一身红衣,神色间淡淡的,好像对于此次出行没有太多的兴趣。古灵熟门熟路的带着她和李嫣然去了后院的偏殿。李悠然有样学样的跪在蒲团上,虔诚而认真地念着道经。就像以前曾穿过的位面中,她跟着众位师姐妹一起跪在三清祖师像前,清心诵经。孙从安走进来的时候,看见了跪在香案东张西望的古灵和跪坐在小腿上的李嫣然,还有笔直得像那荒芜的原野上一棵白杨树的李悠然。她缓缓的诵念着道经,白皙的皮肤在幽暗的大殿中仿佛发光的玉石,卷翘纤长的睫毛在轻轻合拢的眼帘下留下一道淡淡阴影,仿佛三清祖师座前的道童,宝相庄严。他有些愣神。不过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,怎么会如此的安静从容,淡定自若?孙从安抬头看向三清祖师像。或者,有人天生就有悟道的慧根?孙从安转过身去,对在殿外等候的小道童道:“你去禀了道长,说午膳的时间快到了,李府的人会留在观里用膳。”小道童恭敬应喏,赶去传话。孙从安快步离开了后院。千鹤观的道场,不愧盛名,布置的极为体面而庄重。李悠然对于道场早就见怪不怪了,但还是作出一副惊喜的样子,配合着李嫣然一起兴致勃勃的伸头观看。谁知刚看到一半,就有个穿着素色下人服的小厮挤了过来,对着随侍在后面的素兰笑呵呵的说了两句话。素兰脸色大变,赶忙点点头,上前小声禀道:“大姑娘也过来观看道场了,同行的还有大姑爷和千户大人。”李嫣然一听这话,脸色立马变了。李悠然也是眉头一皱。早知道这样,她们就不应该跟着一起过来千鹤观了。原本还想着在李美玉一行人辞行离开前,都不会再见面,不想事情总是不遂人愿。都是一府的亲眷,李美玉自然要表现出自己身为大姐姐的风范,主动邀请李悠然姐妹和孙道长师徒一同用膳。孙道长笑着应允了,李悠然姐妹自然没有拒绝的立场。既然都是自家人,又是在道观用膳,落座时,大家同在一屋,只是每人面前各有一张独立的矮桌,吃食却都是一模一样的菜色。各花入各眼李美玉夫妇是分开坐的,赵郡侯兄弟同孙道长师徒并排而坐,李悠然等女眷而另成一排。好在人不多,相对而坐,抬头就能看到其他人。李美玉倒底是在郡侯府生活惯了,言行举止很有些官太太的气势,之前刚发生那么尴尬的事情,她却能若无其事的面对李悠然姐妹。亲切和善的样子,仿若亲姐妹般,至少外人瞧着很是融洽。李嫣然心里有疙瘩,虽然努力克制,但是真正面对李美玉时,脸上表情多多少少还是露出了一丝痕迹。李悠然则是懒得搭理李美玉,规规矩矩给赵郡侯兄弟二人见过礼,又同李美玉敷衍的打过招呼,就直接坐在矮桌前,眼观鼻鼻观心的欣赏起了观里提供的斋菜。说欣赏,是因为千鹤观的斋菜暂不论味道,单看搭配的菜色就特别赏心悦目。菜品多样的罗汉全斋,栩栩如生的素鱼,醇香浓郁的四喜斋菜,清利爽口的八宝素斋。李悠然颇为感兴趣的拿起巴掌大小看上去又白又软的素斋包,掰开外皮,才惊喜发现里面竟然包的豆腐。为了赶着上午的道场,李悠然起了个大早,饭没正经吃,到了这里四处逛了逛拜了拜,也是真的有点饿了。李美玉那头张罗着都是一家人,千万别拘束了,李悠然这头已经低头开始啃包子了。挺好吃的,主要是馅料新鲜,她还是第一次吃用豆腐做的包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