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悠然却是微微一笑,对此并未放在心上。不管李府中是谁有了身孕,生下儿子,都与她关系不大。此番与李美玉一别,只怕此生再见一面都难。既然之前没有办法报复对方,现在再怨怼也没有意义。不过既然二房派了人过来报信,李悠然只能开箱翻找料子,想法子做些适合婴孩的衣物出来,以作贺礼。王氏的寿辰,加上李建安的冬衣,李嫣然和李远寒的披风,再加上李美玉的贺礼,仔细算算,哪怕她天赋异禀,时间上只怕也有些来不及。她只得停了抄道经的念头,专心赶起女红。古灵独自呆在府里,闲来无事,就爱凑到李悠然身边。李嫣然刚巧早上起的晚了些,遇上古灵过来,很是热络的招待:“用过早膳了没有?我们厨房今天做了水晶糕和什锦豆腐涝,两样都是我们喜欢吃的。你要不要加一点?“好啊!”古灵道,“你给我来两块水晶糕,半碗什锦豆腐涝就行了。我已经吃过了。”又抱怨,“早知道这样就不在桂香院用早膳了。”她说着,指了指手中的纸匣了,道,“这是北安府的云片糕和酥糖,你尝尝合不合胃口。”李嫣然听得一愣,惊讶道:“北安府?”古灵不知缘由,随口道:“嗯,我师傅此行暂住北安府。”李建此番上任不是秘密,古灵之前一直未在府中,归来后一番心思只围着李远寒打转,前世时李建安也是从北安知府一路升迁,她嫁过来时,李建安已经调去别处,并未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。李嫣然惊喜道:“我父亲此番正是出任北安知府。”古灵惊讶极了:“是吗?竟然这么巧。”李嫣然主动道:“若是孙道长在北安遇到什么难处,自可去寻我父亲。”古灵此时已记起前一世时,李建安确实曾出任过北安知府一职,忙道:“我会传信告知我师傅。”等古灵走后,李嫣然笑呵呵同李悠然道:“孙道长在北安,父亲若是得知定会想法子同他见上一面。”李悠然不解:“为何姐姐要想法子让父亲同孙道长见上一面?”李嫣然眉开眼笑道:“你现在跟在孙道长身边抄写道经,虽然他不经常在府上,但若是传了出去,于你的风评上大有好处。此番让父亲同孙道长交好,被外人瞧见了,自然会证实此事。”李悠然顿时哭笑不得,她被一个老道赏识这有什么好值得炫耀的。相看李嫣然赶着去王氏那里,李悠然心血来潮,也跟了过去。等到了王氏的院子,见有丫鬟正指示着几个媳妇子和婆子在换正房的陈设。李嫣然去给王氏请安,李悠然也凑过去,还特意去正房瞧了瞧。原先挂着的“繁华牡丹”的中堂换成了“麻姑献寿”,原先摆放在花几上的文竹变成了万年青,原先铺着的祥云图案的坐垫换成了五蝠捧寿…总之,所有的陈设都变得与“寿辰”有关了。李嫣然也过来看了一眼,有些无语的对着李悠然挤了挤眼睛。王氏今年才三十出头的年纪,竟然把自己的寿辰置办的跟王老太太平齐了。古灵过来的时候,悄悄问李悠然:“二师兄会参加夫人的寿宴吗?”“寿宴还不知道。”李悠然道:“但肯定会抽时间回来拜寿。”古灵顿时喜笑颜开。到了王氏生辰那天,李悠然跟着李嫣然早早的去了王氏的院子。王氏身为内妇,过生日也只是家里人自己庆祝,最多邀请几位好友过门,一起热闹热闹。不想等李悠然姐妹过去的时候,有人比她们更早。一位中年妇人,带着两个十二、三岁的女孩子,看那气度,稳重内敛。绝非普通人家,可看穿衣打扮。却都很朴素,又不像是权贵之家的女眷。李悠然一个都没见过,李嫣然却认识,拉着妹妹上前见礼。李悠然这才知道这位原来也是从锦川嫁过来的,跟王氏沾亲带故,算是远亲。妇人唤王氏一声姐姐,看上去却比王氏大几岁的样子,笑容厚和,谈吐文雅,一听就知道是会断文识字的女子。女人说话的时候两个女孩都闭口不言微笑听着,规矩很大。在李悠然姐妹后面陆续又到了两家的女眷,有一家李悠然曾见过,是嫁给了父亲同知的廖夫人,还有一家则门户稍小一些,据说当年是同王氏在夫家见过一面,投缘结识的。几家女眷面上都很和善,见到李悠然姐妹态度也算热络,只是随手赠送见面礼时,除了王氏那位远亲送给姐妹三人的物件看盒子都是一样的东西,没有厚此薄彼。